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案例

单位名称: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

主 题:生活垃圾分类

方 向:生活垃圾分类

摘 要:和平区民政局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组织架构,工作开展情况,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及活动开展情况。

关键词: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创投项目,志愿服务


一、基本情况

和平区民政局位于和平区民生大厦综合服务办公楼内,地址在和平区荣业大街与福安大街交口,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建筑共计8层(地面上6层,地面下2层),建筑面积10423平方米。其中二层、五层及六层部分是和平区民政局使用,用能人数约140人;地下一层为工作人员食堂、厨房和非机动车停放处;地下二层为机动车停车场,与和平区体检中心、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相通,共使用同一个出、入口,日常秩序维护、管理等工作均由民生大厦物业负责。


二、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平区民政局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按照区垃圾分类办《关于印发2019年和平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制定《和平区民政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成立和平区民政局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局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以及宣传培训工作,坚持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责任分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规范垃圾分类标准。按照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在楼道、食堂、电梯旁配备分类垃圾桶,将日常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并明确处置方式。可回收垃圾每月由有资质的回收公司上门有偿回收;有害垃圾由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定期上门回收;餐厨垃圾由区城管委每天定期回收;其他垃圾由环卫系统每天定期回收。为每个科室配备分类垃圾桶,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分类标准,张贴垃圾分类明细表,引导全体职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和准确性。设置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垃圾有序存放,每月定期联系有资质的公司上门回收。每天对餐厨垃圾进行称重记录,并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精准分类,为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分类垃圾桶

三是设立环保类公益创投项目。20213月,经过公益创投项目征集、立项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了个环保类项目,分别是南市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促进会申报的《垃圾分类同参与绿水青山筑美社——裕德里社区垃圾分类项目》、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申报的《小白楼街崇仁里社区益起分垃圾分类公益项目》、天津市西青区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申报的《绿色映夕阳新兴南里社区绿植园老幼共建项目》,经过两轮的项目优化,现三个项目均已落地实施,这些项目将面向和平区居民以及社会公众开展关于环保、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助力我区环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2 垃圾分类公益活动

3 垃圾分类志愿活动

四是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多次动员天津和平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等入孵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和公益项目,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如垃圾分换有机、菜篮子挑战赛等,通过活动引导发动志愿者参与,提升志愿者参与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进而增强社区居民间的凝聚力,推动营造社区垃圾分类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4 深入社区

三、成果效益

2021年以来,和平区民政局经过不懈努力,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在楼内办公区域、食堂及楼道内设置分类垃圾桶共计15组,在每个办公室内设置可回收、其他垃圾两分类垃圾桶。与有资质的单位联系回收废旧纸张、铁片等可回收物共计4.241吨,硒鼓12个,分类投放厨余垃圾2.088吨,其他垃圾2.485吨。

二是多次动员天津和平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等入孵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和公益项目。天津和平绿邻居社区服务中心承接了2019-2020年度《和平区社区垃圾分类深化示范项目》、2020年下半年战疫情《疫后重建——国一社区撤桶行动》、春泥行动计划等5个关于垃圾分类实施的项目,活动范围覆盖和平区6个街道、50余个社区、3所小学、2所中学、2所幼儿园及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共举办了230余场垃圾分类环保活动,活动直接参与人次约7200人次,组建11支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开展28天(14天)的菜篮子减塑行动共减少使用10000余个塑料袋,疫情期间收回废弃口罩2500余个。

三是2021年全年共指导区志愿者协会开展爱国卫生月、世界环境日、垃圾不落地等专题培训讲座和主题集中志愿服务活动15场。活动形式多样,宣传生动形象,不仅让大家提高了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更学到了专业知识,发挥了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经验总结

一是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带头作用,成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意识和宣传意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是协同发展,有效衔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加强与垃圾分类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三是投放暂存,专人清运。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垃圾分类标志。餐厨垃圾由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质,并做到日产日清,按规定建立台账。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门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